有多少人曾被这句广告词支配过?它的含金量,不亚于两个老头老太太跳disco的脑白金广告。
而当年凭这句广告词火遍大江南北的三精制药,最近又开始进入大众视野了。
不过这次不是卖口服液,而是卖气垫霜——极光透亮养肤舒敏气垫霜,三精制药在抖音推出的第一个大单品。
根据有米有数数据,三精制药在9月份跻身亿元俱乐部,闯进抖音美妆热销榜TOP20。

数据来源:有米有数
药企做美妆,不算新鲜事。但能在这么卷的美妆赛道突围,三精制药爆发的底气是什么?我们结合创意管家 AI 和它的投流素材,来详细拆解其内容策略👇

药企做美妆,消费者最怕什么?贴牌。
比如多次登榜的白云山。在药监局官网上可以查到百来个备案的美妆产品,精华油、祛斑霜、泥膜等等。但仔细看备案信息,你会发现注册人名字五花八门,大部分美妆产品只是白云山授权贴牌。
从销售结果来看,眼部精华油这一爆款已破亿,壬二酸泥膜的销量近800w,白云山这个商业模式也算跑通了。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,消费者也都被教育得自觉避雷。
图源:小红书
以至于三精制药的气垫霜在“与辉同行”直播间卖爆时,就有人问:这不会也是贴牌吧?
三精制药的应对方法不太一样。它没有找白大褂也没有找明星代言,而是找了你更愿意相信的人——一个是“与辉同行”直播间,一个是在直播间里下单的用户。
今年8月,三精制药登上“与辉同行”黑龙江专场,连续3天的直播带货,以极致的便宜大碗拿下5000w-7500w的GMV。
你也许不认识三精制药,但董宇辉团队的选品标准,完全可以支撑你花个89.9、99.9块全款拿下。
销量猛猛涨,猛到主播盼盼都被董老师私下约谈:到底好用吗,卖了这么多单,你真的试用了吗?
这个问题,不仅董老师关心,直播间里还没下单的消费者也关心。因此,直播间下单的粉丝现身说法,是三精制药很聪明的一次流量承接,通过KOC种草来打动这部分人群。
在直播合作后,结合三精制药官方投流素材里复用的素人片段,可以看到其KOC素材框架很简单:先提一嘴“这东西在「与辉同行」都卖断货了”,然后镜头一切,直接素颜上脸,拍给你看遮瑕效果怎么样。
实际情况如何,姐妹们直接素颜上脸,展示遮瑕效果,打消用户顾虑。
数据来源:有米有数,整理:创意管家AI
这个打法,也很巧妙地把对“与辉同行”的信任转接成了对产品的信任:既然董宇辉团队敢选它,那么多人都说好用,我也要试试。
对于其他品牌的启发,主要在于流量承接的思路。借力达播势能拿到大流量曝光后,除了自播,还可以结合KOC素材来完成临门一脚。

三精制药进军美妆市场,它对自己的定位,很大程度决定了其内容营销的表达。
从其与同行的对比表达,可以看出三精制药的定位也很清晰,“制药级专业彩妆开创者”。
不过,作为一个市场的后来者,稍微用力过猛,就容易与用户产生距离感。三精制药做对了两个事情:筛选用户,再跟用户一起骂同行。
三精没有试图去吸引所有人,而是锚定了那些在气垫上反复踩过坑的用户。Ta们也许买过好几个网红气垫,满怀希望地打开,最后却因为假面、卡粉、闷痘而闲置。
所以三精制药没有强行推销自己有多好,而是做了一件特别聪明的事:把用户的痛点正当化,跟你一起吐槽。
比如这条素材:
来源:抖音
你皮肤变差不是你的错,是“夺命气垫”和“资本家PUA”的锅。
买不到好用的气垫不是你挑剔,是这个行业出了毛病。
这时候再亮出“75年制药经验”“美修全绿”的资质,就显得顺理成章了。“他们”是他们,而只有“我”(三精制药)会心疼姐姐。
它的叙事逻辑可以总结为:先当用户嘴替,再当救星。
更重要的是,气垫霜的卖点也在这个叙事中层层递进:从皮肤问题切入,再提出三精制药的药企背景、科技亮点以及感官体验。
这个叙事可以借鉴学习吗?可以。
适合更关注成分和体验反馈的消费者群体,比如这些类目:
功能性护肤/功效性护肤品牌,纯净美妆(Clean Beauty)品牌,保健品/营养补充剂品牌,母婴护肤品牌。
如何学习?你可以把三精制药这条素材和你的素材传进创意管家,提问AI:
参考三精制药这条素材的叙事节奏和卖点递进呈现形式,请结合XXX(品牌)产品及 XXX核心卖点,提供优化脚本建议和优化后的脚本。格式: 请提供详细的视频脚本,以纯文字和脑图形式来输出,包含以下要素:
- 时间轴: 精确到秒(例如:00:00, 00:05)。
- 旁白脚本: 提供对应画面的旁白内容,注明语气、语速、情绪。风格上应参考上述投流素材脚本(抖音创意素材通常是口播/口语化风格),避免TVC广告风格。
- 画面模态: 描述每一时间点的视觉内容、镜头语言(如特写、远景)、人物表情、道具、场景布置等。
- 要求:不直接照搬原文案;不生编硬造我产品所没有的卖点。
你就可以结合自己的卖点,拿到一条参考该叙事节奏输出的脚本。
来源:创意管家AI

图源:创意管家产品界面-AI策略分析
过去,品牌总想当那个无所不知的老师,忙着教育消费者。
但现在,越来越多的案例说明,更有效的方式是成为那个值得信赖的队友。
对其他同行来说,或许也该想想,除了告诉用户“你是谁”之外,是不是也应该想想“用户需要你成为谁”。






